中国的金融开放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希望越来越多中国量化投资机构,拿出这份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力争未来在更广大的国际金融市场争取属于我们自己的市场份额。
以下为访谈实录精选
交易门: Jason您好,您北大本科毕业后就加入了国际量化领域最顶尖的投资机构Citadel Securities自营部门担任量化研究员,当时为何会选择量化投资行业?据说你是他们在中国国内招聘的第一名本科生。
解环宇:大一我主要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大二转到光华管理学院学习金融,同时修数学双学位。当时有好几位老师都在量化职业方向对我影响很大,现在回过头看,量化投资刚好就是计算机、数学、金融的融合。
去Citadel的原因,基本就是老师的介绍,自己搜一些信息,再加上学长的推介,当时心里会觉得这家公司在这个领域是非常领先的。我前后共经历了7轮面试,作为一名本科生,能加入Citadel Securities真的是非常幸运。
后来当我从一个Candidate转变为Leader时,我便会反过来思考“优秀人才最在意什么?”除了有竞争力的福利待遇、全方位的尊重认可,可能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人和你一样优秀甚至比你还要优秀,你们互相激发彼此学习,共同完成一个又一个几乎不可能的挑战——但你们做到了——由此带来的成就感。
交易门:后来为何会考虑回国发展?
解环宇:我当时非常看好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目前国内很多优秀量化私募的核心成员都有海外工作背景。可能会有观点认为海外量化人才回国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我反倒觉得当前国内量化投资整体环境甚至比几年前还要好。相较于海外成熟市场,量化投资在中国依然是一片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交易门:为何会选择与Jeff(裘慧明)搭档?
解环宇:他是非常和善渊博的人,我们在知识结构上非常互补,我一直有个比喻,Jeff是代表广度的横线,视野非常广阔且有独到的见解;我是代表深度的竖线,追求把技术做到极致。我们的合作更多是广度和深度的相乘,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相加。
交易门:你们分别是70后和90后,这种年龄的差距,你并不觉得会是问题?
解环宇:不会,现在明汯整体上越来越年轻化,哪怕是从零开始培养只要有个两年的时间,都能在一个领域做得很好,我们非常欢迎年轻人。
交易门:你们之间的合作分工?
解环宇:其实我俩的分工一直都非常清晰:我侧重投资研究和策略开发,Jeff侧重公司市场和产品运营,而组合管理和交易监控则是我俩一起来。
交易门:现在的股权架构以及未来是否有引入合伙人的打算?
解环宇:目前平分的股权架构是我们的约定,这些很早就规划好了。对于未来的股权激励,我们当然欢迎引入新的合伙人,这是毫无疑问的,我和Jeff这样的合作模式已经证明是很成功的,如果在互补领域里有一位比我们更加优秀的人出现,我们随时欢迎。
交易门:“国际一流量化投资机构”这句话其实可以追溯到裘慧明2016年接受交易门专访。明汯已成为国内首家管理规模突破500亿的量化投资机构,综合实力稳居国内量化第一梯队——再回过头去看当年和交易门谈到的明汯愿景,感觉特别不一样。当下明汯会如何定义“国际一流”?
解环宇:是的,“国际一流量化投资机构”是我们两个人对未来的一致设想,也是所有明汯人的努力方向。
我们对“国际一流”的定义主要是两个维度:成为国际主要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拥有国际一流人才梯队与组织文化。
国际主要市场,就不能只是国内A股和期货市场,还要包括美股、全球期货,甚至欧洲市场都要有足够的参与度。
交易门:明汯一直非常注重全球化招聘,国内和海外都有office,这个交流机制如何建立?
解环宇:没错,国内外同事的交流频率很高,即使疫情期间也是如此,会有海外同事回国。今年初我们还增设了北京办公室,在五道口,未来也会鼓励上海同事多去北京出差。
国内是我们的大本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觉得最好的人才就应该来我们这,但海外相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在海外去抢一个人才,可能还需要花费不少的功夫,比如需要HR同事去说服和吸引他,展现我们的特点特质。未来当一个美国毕业生,他会在我们和其他海外量化巨头之间有一些犹豫,但并不是出于待遇的考虑,我们就算比较成功了。
我们也一直非常受益于上海开放和便利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目前我们国内/海外+社招/校招都在大力同时推进。
有了国际一流的人才,再加上我们本身已经在欧美市场持续探索,预计今年可能会有更高的参与度——未来随着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参与度可能会更高——由此形成正循环,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做到国际一流,这一直是我们的目标。 当然,“国际一流”可不是喊喊口号就行,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到国际市场上遇到的都是很强悍的对手,比如Citadel,DE shaw,Two sigma,RenTech等国际顶尖量化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