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上一期《汯观量化》文章《优化收益风险比的有效方法:多策略配置产品》,曾提到一个重要观察指标:目标波动率——即收益承担的可预期风险,投资组合需要围绕目标波动率上下浮动,确保不出现太大偏离。
从我们收到的读者反馈来看,投资者对“最大回撤”较为熟悉,但对“年化波动率”和“目标波动率”却不甚了解,这一期《汯观量化》将借助案例做一些延展,希望有所帮助。
Q1:何为年化波动率?
A1:“年化波动率”可能还不太被投资者所熟知,但对“夏普比率”则较为熟悉。通常“夏普比率”可简单地被定义为: (年化收益-年化无风险收益)/年化波动率。该基金评价指标反映的是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一只基金在每承担一单位风险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多少超额收益。夏普比率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在了解自己在最大风险承受能力下,追求目标收益率的时候所承担最小的风险。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年化波动率”是“夏普比率”重要的构成部分。任何收益都是与风险相伴相生,波动率可以用来衡量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用于反映金融资产的风险水平。净值曲线上下抖动越剧烈,波动率越高;反之净值曲线越平缓,则波动率越低。波动率的常见算法:先算出基金产品每周或者每月的收益率,然后计算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再进行年化。
Q2:何为最大回撤?
A2:最大回撤是指“在选定周期内任一历史时点往后推,产品净值走到最低点时的收益率回撤幅度的最大值”,换句话说就是“选取某一时段,产品出现最大的亏损比率”。
如果带着后视镜去看,假设投资者在2022年1月4号买入某基金,申购净值为1.5,那么到2022年4月26号,在历经A股暴跌后,净值一度跌到了1.1。这个时候,投资者可能遇到的最糟糕情况就是2022年1月4号买入,2022年4月26号卖出,亏损达 26.7%,计算方法为(1-1.1/1.5)×100% ,也就是持有期内该基金产品最大回撤26.7%。
Q3:对于多策略产品线来说,为何“年化波动率”是更为重要的观察指标?
A3:年化波动率是收益的标准差,最大回撤则是收益分布的极值表现——后者数据点越多,出现极值的概率越大。一般来讲,产品成立时间越长,经历极端行情次数可能越多,理论上最大回撤刷新记录的概率越大。“最大回撤记录就是用来打破的,也迟早会打破”,由此在基金圈广为传播。
举一些运作时间比较长的国际对冲基金为例。桥水Pure Alpha 基金目标波动率为12%,实际实现年化波动率为10%左右,历史最大回撤为15.5%,发生在基金运作后的第20个年头。千禧基金实际年化波动率为4.3%,历史最大回撤为 7.24%,发生在2008年——也是该基金运作第18年。作为同类中最优秀的对冲基金,我们跟踪发现:只要时间够长,最大回撤可粗略估计为年化波动率的1.5倍以上。那么对于运作时间还不够长的基金产品来说,采用“年化波动率”预估产品未来最大回撤表现,会比“最大回撤历史记录”更有指导意义。
相较最大回撤的不可控,年化波动率更为可评估和可参考。在评估周期不够长的基金产品中,最大回撤较小而波动率较高,最大回撤的突破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实际上,跟踪某基金产品的周净值仅需三个月到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足以观察出:是否按照基金经理设定的目标波动率运行——无太大的偏离。
市场上长期复合收益率表现优异的多头产品也有不少,但作为高仓位运行且高风险等级的产品线,平均波动率相对也更高,如果客户高点买入低点卖出,即使长期收益表现优秀的基金产品,客户也未必能最终获取很好的收益。所以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多策略产品线是一个不错的配置选择——单一策略难以分散风险及抵御周期,提升底层策略丰富度及科学组合有助于提升产品收益风险比和客户持有体验。
Q4:如何设定投资组合的目标波动率?
A4:对于投资者来说,年化波动率是考察多策略中低风险产品线的重要观察指标,从多视角评价风险控制表现和收益获取能力——即是否用可控的波动换取到预期的收益;而对于基金经理来说,需要依据产品的风险等级设定投资组合的目标波动率,并以此指标来设定各子策略的风险预算及仓位占比;提供更优收益风险比的背后,恰恰考验管理人子策略的积累深厚程度、严谨成熟的投研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