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如何看待规模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A:1、我们认为,收益是投资能力和管理规模的函数,规模和收益确实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并非线性负相关,最核心的还是投资能力——底层策略储备、人才梯队建设、模型迭代效率等。但外界对管理人的投资能力感知不够直接,更多的还是从规模和业绩等显性指标倒推其投资能力。
■ 规模是一个动态数据,受到净值表现和募资影响较大。建议投资者应更为关注“管理人的投资能力是否已经体现在当下的规模量级和净值表现上”,也就是为何“规模的变化(特别是短期增速)比规模量级本身更为重要”——“如果是超额相当,那管理规模越大则投资能力越强”;“若为同等的管理规模,则投资能力越强超额收益就越高”。
从海外的实践来看,有一定管理规模的量化机构往往历经多轮牛熊市场轮回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大规模资金管理经验;凭借智力和算力多年持续的高投入,在投资方法论的完整度、策略储备的丰富度、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等方面具备较强竞争力,长期业绩表现更为优异,也有较好的品牌积淀。如千禧基金,管理规模已超过560亿美元,在过去32年时间里依然实现了年化13.5%的费后收益,其他著名的几家量化对冲基金,D.E. Shaw,Citadel,Two Sigma 也在超过500亿美元的管理规模下取得了优异的长期业绩——可见,规模大小与业绩表现之间并无线性推导关系。
■ 管理规模量级不同则难度不同,管50亿跟500亿的难度完全不同。在一定管理规模量级上仍取得较为不错的超额且较为稳定,背后考验的是团队整体投研能力和策略完整性。
■ 随着中国财富管理行业逐渐发展成熟,目前国内投资者对短期业绩的敏感度在逐渐下降, 投资者如果希望获得比较好的长期投资收益,在看到业绩的同时,更要关注业绩背后的策略特点,团队研究能力等。对于量化产品的投资者而言,更重要的还是考察管理人的长期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和长期复合的收益率情况。
2、不同的规模量级具备不同的规模优势,都需勤勉尽责全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 如发展阶段处于早期,在规模体量不大时可通过较高的换手率捕捉偏短周期的投资机会,并获取较为优质的高超额,但随着自身管理规模的扩大,A股市场有效性提升加速,行业竞争加剧,持续获取稳定的优质超额难度也在进一步加大,背后考验的是团队综合投研能力及策略完整性,尤其中低频等维度的积累深厚程度;
■ 如发展逐步走向成熟,有较大管理规模的量化私募,相对来说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更大,围绕“全周期、多策略、多品种”等做好智力及算力的持续高投入,不断丰富策略库储备,提升投研综合能力,以不断加宽自身护城河保持一定竞争优势。